作者

Mote Chan 莫特,Simba Events,创始人&首席人才官

前言

知乎上的提问:如今疫情对会展企业有什么影响?

在如今疫情常态化背景下,对会展企业造成深远影响,每一个会展人将面临以下影响深远的问题:

1.如今受疫情影响,那么多会展活动都延期甚至取消,对会展企业公司最大的打击是什么?这个打击可能击垮部分会展公司吗?

2.疫情有给会展行业带来什么新机遇,新启示嘛?

3.那在疫情期间,展会接连延期取消,会展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做什么呢?

4.疫情影响下,许多地方开始推出云会展,云会展对会展公司的影响是什么,可以挽救会展企业嘛?

5.疫情结束之后,云会展会继续发展并慢慢成为一种常态甚至取代线下会展嘛?如果云会展盛行了,将会对会展企业有什么影响?

针对上述问题,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探索,Simba Events的创始人&首席人才官莫特做出了自己的解答,以下是全文。

现在是2020年10月19号了,上述问题已经有了答案。我回顾下Simba Events(主办FBIF食品饮料创新论坛 & FoodShow)在今年疫情下的部分经历,以及最近我在与同行伙伴交流过程中的发现。

总结如下

1.一半覆灭,一半新生;

2.越聚焦的会展的“幸运儿”只会越做越好;

3.国内市场更加重要;

4.线上化是必然,但绝不是云会展。

具体回答如下五个问题:

第一问

如今受疫情影响,那么多会展活动都延期甚至取消,对会展企业公司最大的打击是什么?这个打击可能击垮部分会展公司吗?

一方面我从事会展这行,同时也负责公司人事,对会展业多有了解,同时与国内同行多有接触。截止目前(10月),至少在国内会议行业,我已经听过了至少3家较大规模的企业倒闭,或者濒临倒闭,有一家还是上市公司。当然,对于展览公司而言,这种情况可能还好,毕竟大部分的展览公司,应该还是相对有资金实力来渡过难关,并且,展览因为周期相对较长,且体量较大,延期客户基本上还是能保留。疫情对于会议行业的冲击,有些超出我的预期。

但仔细分析,受打击最大的会展企业有如下特征:

1. 会展企业覆盖的行业较多,且一年召开多个,甚至数十个会展

对于举办活动众多,哪怕国内疫情持续半年,对企业的冲击仍然巨大,意味着一半的活动要取消。而那些,专注在细分领域,并且只举办少量活动的企业,相对灵活,只要推迟召开基本上就没有问题。

2. 主办的活动主要放在海外;

部分会展企业是放在海外举办,肯定是全部无法召开。

3. 国内的活动,参会企业或者观众以海外为主

部分展会,以吸引海外展商为主的,影响同样致命。

反观国外,影响应该会更严重。国外的会展行业,我们如果去网上看的话,绝大多数要么推迟到2021年(而且大多数是下半年,如果已经召开的,全部都是线上会展)。国内的许多企业,半年都撑不过,而国外会展企业却要经历至少1年,甚至2年的冲击,其冲击可想而知。

以下为我们平常搜集的食品相关国外展会(全部推迟或者改为线上):

•IFT20

•ThinFilms2020

•About IUFoST – IUFoST 2020

•drinktec

•Vitafoods Asia 2020

•Natural Products Expo East 2020

•IDF World Dairy Summit 2020

•IDF World Dairy Summit 2021

•SupplySide West 2020

•World Congress 2020

第二问

疫情有给会展行业带来什么新机遇,新启示?

可以说,疫情期间能成功举办活动的企业,都是“幸运儿”。疫情在国内只持续了近半年,国内展会从6月份开始逐渐恢复。FBIF论坛原本定于2020年的4月中旬,后推迟到7月初。坦言,如果疫情持续一年,我们公司也会面临资金紧迫的困境。

但是,Simba能活下来,与许多在下半年仍能成功召开的会展企业相似,我们的会展的策略上的有一定的成功因素。相信对于会议行业而言,也是重要的启示。

1. 聚焦在一个或者少数行业

Simba聚集在食品饮料行业,一年只做一次会展,一个团队聚集在一个行业,一年只做一次,在今年国内疫情下相对比较灵活,会展推迟虽然加重了工作量,但总体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(到目前为止,凡是聚焦在一个行业,且已经运营成品牌的会展项目,我没有听说有倒闭的情形)。聚焦在一个领域深耕,客户粘性也相对较高,会展改期仍能吸引客户持续参与。

参会、参展本是部分人的刚需,在疫情之下,同行会展受挫,反而让能召开的会展获得更多的关注。因此,今年我们的展会观众量不降反升。我了解到部分跨行业的展会也是相似,在疫情下出来参与的企业或者观众,这种需求显得更真实,质量就更高了。

2. 注重国内市场

部分会议企业以国外市场为主。或是将展会放在国外举办,或是举办在国内的会议仍以吸引国外企业参会为主。今年这样模式的企业,许多倒闭,或者是团队严重收缩。

而展览行业,今年国内的一个大型的食品相关展览就在一再延期后宣布取消了,很大的原因是国外企业占比超高。同样非常幸运,FBIF在过去几年的发展,将原本外资参与比例达70%左右,发展为国内企业参与达到70-80%的比率。

关注国内市场,是现在会展企业必然的选择。实际上外资企业也在加重对中国的投资,在食品饮料行业,我们就发现,至少在展会领域,外资企业因为在国外的展会已经无法投入,因此,越来越多的预算会投入到中国。就全球而言,疫情实际上对中国的会展企业也是新的机遇。

3. 供需信息线上化,而不是双线会展

一直有很多人提线上会展/双线会展。其实,我一点也不看好双线会展。至少,目前看来双线会展,只是相当于传统会展活动网站的升级。但毕竟是活动网站,一般只是在活动期间使用,活动期间人流集中,才有使用的价值,活动结束,就没有人去了。因此,没有持续性,对于会展公司而言,也没有什么性价比。建立普通的网站本已是费时、费钱、费力,更何况要做一个互动功能更好的线上网站,费力不讨好。

我不看好双线会展,但我看好行业供需信息线上化。行业供需信息线上化是什么呢?会展的本质是信息的对接,那么,行业供需信息线上化的本质就是我们把行业供需信息对接线上化,并且是常态化。那么,线上的供需平台就是这种形式。

天猫、京东是B to C的平台;阿里巴巴网络是B to B的平台。然而,市场当中是非常缺乏垂直领域的供需平台,尤其是B to B的对接平台,这才是会展线上化真正的机会。

这就是为什么Simba从去年开始投入做foodtalks线上平台,包括今年9月上线的,Simba现在就是要逐渐打造食品行业的对接平台,让食品行业的供需搬到线上,企业的信息展示搬到线上。

当然,在这样平台的基础上,将供需平台与传统的展会网站打通,这样既可以低成本的实现展会的线上化,又能让线上的内容更具有可持续性,更将线下会展成为供需平台最好的引流机会。

总之,线上化,线上平台,才是我看好的趋势,而不是双线会展。

4. 媒体属性

在公司内部,以及在过去的文章中(Simba现在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?/Simba的业务与业务逻辑),我一直都在强调,会展的竞争对手将是媒体,不再是同行。

在疫情期间,我们也会发现,媒体不会因为疫情而倒闭,因为本来就是线上。媒体举办会议也好,还是展览也好,具有天然的优势,对会展行业是降维打击。因此,在2017年开始,Simba就在持续投入做媒体,目前FBIF公众号已是属于食品行业创新类别中最大的号,在食品B端号中,粉丝可以排进前3。

媒体业务对于我们获取更多客户,以及增强客户的粘性有莫大的帮助。

同时,媒体属性让会展企业在疫情期间具有更强大的抗风险的能力。媒体相对于传统会展企业而言,能更好的与客户连接,包括公众号的粉丝、社群,都与客户有更大的联系。参加线下活动的客户假如是10,那么,线上能够连接的客户应在100,甚至是1000。

因为媒体的帮助,在疫情期间让我们仍有有事可做。这个刚好可以在第三个问题中回答。

5. 打造敏捷团队

疫情期间,了解到大量同行倒闭或者收缩人员。会展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在家停工。有的只发半薪、有的只按照最低工资标准发薪,更严重的是停薪。降薪、停薪之下,大量员工流失。

这背后,对于Simba也好,还是对于许多会展同行而言,有重要的启示。当面临外部变化时,团队是否能够敏捷去应对。

在疫情期间,我们看到有大量的媒体或者各种机构在开展直播。这其实就是在告诉会展行业:线上的机会来了!但是反观停工的企业,我们可以发现,这些团队显然对于市场的变化,没有作出有效的反应。我们可以把它评价为团队不够敏捷。相反,能够快速应对的团队,迅速调整工作方向、工作内容,适应市场变化的团队,是“敏捷的团队”。大部分人都有路径依赖,不希望作出改变,不懂得抓住机遇。因此,我认为,打造敏捷团队非常重要,才能确保队伍在需要的时候快速作出反应。

Simba在疫情期间,春节假期结束前动员内部同事开展线上直播。在会展同行中算是行动较快(但也晚于大部分的媒体),更早做直播的媒体也好,还是同行,都更好的抓住了疫情期间线上流量的机遇。在全国大部分企业复工后,线上直播的流量已经显著下滑。

在直播期间,我们Simba大部分的同事都在高强度的工作,在线随时服务客户,不管是春节假期结束前,还是周末、晚上。

6. 留人、挖人!

如前所述,疫情期间,大部分的会展企业为缩减开支,不得不停工、停薪或者降薪。当然,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,许多企业不得不这么做。但是对于有条件的企业,恰好可以在此危机之时,反其道而行。

有两点:

a) 留住内部优秀人才。

核心人才,企业不仅不应该降薪至让其无法生存,令其不得不令谋出路。应该不管任何代价去留住核心人才,等待危机过去,企业需要依靠这些优秀人才让企业复活(在疫情期间,Simba全员线上复工,薪资不仅没有变化,在此期间还给5位因直播作出重大贡献的伙伴加薪)。

a) 挖同行流动的优秀人才

优秀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动。疫情的因素,很多优秀人才可能会主动或者是被动离开,那对于有资金储备的企业来说,这是挖人才最好的时机,我们如果不主动挖同行的人才的话,那这些人才可能都会跳到别的行业,那这对整个会展行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。

提前储备好人才的企业,在疫情恢复之后,爆发的反弹力度必然会更大。(当然,在疫情期间加大公司开支肯定有风险,其实大家赌的就是时间)

第三问

那在疫情期间,展会接连延期取消,会展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做什么呢?

许多会展同行,停工或者大幅度降薪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会展企业在疫情期间,确实无事可做。在日常,传统会展企业要么是在招展、招观众的过程,要么是在准备线下活动的过程。疫情,所有的工作都被打断了。

相信大部分的企业都意识到可以在疫情期间组织线上活动,但是没有早期客户的积累,组织线上活动,相对比较困难;并且,一个团队,要迅速转型,本身也不容易。

Simba在疫情期间,就得益于早些年媒体粉丝的积累(公众号23万粉丝),以及社群的积累(近8万群友),近8万微信好友。有了这些积累,我们在疫情期间大力开展线上直播,当然,直播有直播自身的业务价值。但我只从会展业务的角度来看待线上直播的意义,通过线上直播,可以吸引大量观众添加工作人员的微信好友。可以说,疫情做线上活动,是难得的吸粉的机会。

因此,在疫情期间(2月到5月),我们虽然收入也大幅度减少(收入基本上只来源于直播的赞助以及媒体的广告),但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直播与“增粉“这两项工作上,粗略统计,在疫情期间,我们销售部的微信好友数量就增加了超过2.5万。这对于2020年Simba后续疫情缓解后实现业绩的67.11%增长,并且113.51%完成原定年度目标有着直接的帮助。

第四问

疫情影响下,许多地方开始推出云会展,云会展对会展公司的影响是什么,可以挽救会展企业嘛?

这个问题在前面第二部分“二、 疫情有给会展行业带来什么新机遇,新启示?”的第3点中“3. 供需信息线上化,而不是双线会展”已经表达了我的看法。

第五问

疫情结束之后,云会展会继续发展并慢慢成为一种常态甚至取代线下会展嘛?如果云会展盛行了,将会对会展企业有什么影响?

第五与第四其实相似。

但是补充关于线下会展的观点,不管是线上展会,还是线上平台,都不可能取代线下会展。

社交是人的刚需,我们会与朋友/客户线上联系(打电话、微信、语音、视频、邮件),也会线下见面等等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,这些都是属于交流形式,但不管哪种形式,现在都没有迹象表明,我们线下见面的需求有在减弱或者被线上的交流替代。

不爱线下社交,一般只与人的性格有关系。“宅”的人可能不爱社交,但总有一部分人对线下的社交是刚需,此外,线上的关系永远不如线下的关系来来得深刻,因此,只要人性的需求存在,线下会展就有永远存在的理由。

你看,线上电商发展多么迅猛,但线下的交易到现在仍然是交易的主体。有些体验不可能线上化。尤其像食品饮料行业,你要品尝一款产品,线上做不到。只能在线下看、闻、触摸、品尝。

云会展,也有可能在未来不断增多,我的判断是不会成为主流,更不可能替代线下。

*作者:Mote(莫特),Simba Events创始人。

会展策划师联盟

会展策划师联盟介绍

优秀会展策划师评选

招聘公告

下载中心